西藏:著名寺廟扎什倫布寺藏經閣建成
央視網消息:昨天(8月4日),西藏著名寺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扎什倫布寺藏經閣建成。藏經閣藏有歷代班禪經卷,歷史文化價值很高,藏書閣的建成對文物古籍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西藏的這個寺廟內可是有一座耗費6700兩黃金的佛像——扎什倫布寺 扎什倫布寺誰建的
說起西藏,不僅有絕美的風景吸引著我們,更多的是人文景觀,說起人文景觀就不得不提起西藏的寺廟了,西藏的寺廟有很多,像大昭寺,薩迦寺,桑耶寺等都深深吸引著外來游客的目光,今天攻略君給大家介紹的寺廟是日喀則地區最大的寺廟,位于尼色日山下,它就是扎什倫布寺。
扎什倫布寺可與布達拉宮相媲美。它與拉薩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稱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的拉卜楞寺并列為格魯派的“六大寺”。建筑結構也深刻影響了其他藏傳佛教建筑如五當召( 它與西藏的布達拉宮、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的拉卜楞寺齊名,是中國藏傳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和內蒙古自治區最大藏傳佛教寺院)。
扎什倫布寺最宏偉的建筑是大彌勒殿和歷世班禪靈塔殿。大彌勒殿位于寺院西側,殿高30米,供奉1914年由九世班禪確吉尼瑪主持鑄造的彌勒坐像。
其中措欽大殿是該寺最早的建筑,供奉的佛像除釋迦牟尼佛及其大弟子外,兩邊柱上還刻有建寺人根敦主與四世班禪的立像;周圍有宗喀巴師徒和八十位高僧造像等。扎什倫布寺的大經堂就是措欽大殿。
強巴佛殿也是比較著名的,在扎什倫布寺西側,有一座宏大殿宇,這就是強巴佛殿,藏文叫做強巴康。內有強巴大銅佛像一尊,最為引人注目。大殿建于1914年,由九世班禪曲吉尼瑪主持修建。強巴佛殿是座五層大殿,下面還有兩層回廊。殿高三十米,建筑面積八百六十二平方米。佛殿全為石壘砌,接縫密實,莊嚴肅穆。整個佛殿分四大階梯狀,層層收攏高出。每層頂角各臥雄師一尊。上部殿檐系綴銅鈴,殿堂以銅柱金 頂而裝飾,氣勢雄偉壯闊。
強巴佛殿前,經幡高高矗立,直指云霄。強巴佛蹲坐在高達3.8米的蓮花基座上,面部朝南,俯瞰著寺宇,佛像高26.2米,肩寬11.5米,腳板長4.2米,手長3.2米,中指周長1.2米,耳長2.8 米,是巨型雕塑行列中的珍品,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銅塑佛像。鑄造這尊佛像,由此間110個工匠,花費4年時間才完成。共耗黃金6700兩、黃銅23萬多斤。佛像眉宇間白毫鑲飾的大小鉆石、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1400多顆,其它珍貴裝飾為數更多。強巴佛就是漢地佛教的彌勒佛。在藏傳佛教中,強巴佛是掌管未來的未來佛,所以很受信徒的重視。
扎什倫布寺文物也是非常多的,其中要數金靈塔。金靈塔塔內裝藏十分豐富,按照宗教儀軌,整個靈塔內裝藏分為上中下三層。下層裝有青稞、小麥、大米、茶葉、鹽、堿、各種干果和糖類、檀香木、各種藥材、各種綢緞、金雕的馬鞍、犀牛角、銀寶、珠寶、大師袈裟和藏裝。中層裝有大藏經和格魯派三大祖師的經典著作及歷代班禪的經典著作、歷代班禪經師的著作、貝葉經、金汁書寫的佛經等。在塔的上層裝有佛經和佛像。十世班禪大師的法體完好地安放在眾生福田的中央,周圍放置了各種宗教用品,如袈裟、唐卡、佛像、經書等。
每一次來到西藏,來到這雪域旅行,都是一場重新認識天、地、人關系的探險。
■扎什倫布寺壁畫 | 藏在大殿中的無價之寶 扎什倫布寺誰建的
扎什倫布寺,像一個巨大的容器,儲存、布置并糅合所有關于美的東西。若用色彩來形容它,我覺得它應該是彩色的,每一種顏色都是那樣令人著迷。
假如,你愿意抽離于龐大的“標準”游客群,不如從扎什倫布寺開始,從心、從美、從容,美能夠自由擴展的地方,目光要一寸一寸移動,幸運的話,或可窺見其美的十分之一。勉唐畫派的傳承,在扎寺可見一斑。
讓我們走進一座座大殿,放慢腳步,靜靜欣賞每幅壁畫的精妙吧。
● ●●
一邁過措欽大殿的木制小門,我頓時有了一種時空錯亂感,墻體消失不見,取而代之是古老而神秘的彩色壁畫。措欽大殿是扎什倫布寺建筑的起點,它太老了。墻面大塊大塊是黢黑的,湊近些看,方能看清楚那些線條勾勒成的主佛的輪廓。
信眾在措欽大殿內
正如文物組主要負責人次仁多吉老師所說,扎什倫布寺最珍貴的是勉唐畫派壁畫,尤其是措欽大殿的壁畫?,F如今,措欽大殿的壁畫大部分都看不到了。因為過去沒有電,早上誦經的時候,天黑,酥油燈供的比較多,是“熏的比較厲害”。不過值得高興的是,措欽大殿木門的右側,還保留幾幅完整的勉唐派壁畫,最后一次修復是上個世紀50年代。
措欽大殿
門右側中間一幅壁畫,沒有任何遮蔽,本尊是藍色身,身材魁梧,一面二臂,怒目圓睜,呈忿怒相。其頭發、眉毛和胡須,皆為金色且垂直向上,嘴巴大張,露出尖尖獠牙。他右手高舉一把有智慧火焰纏繞的利劍,左手持金剛繩置于胸前。這金剛繩的意義,是拘綁煩惱的象征。
措欽大殿內的壁畫
緊接著一幅,我當即認出主佛是綠度母,心里歡喜。綠度母又名圣救度母或多羅母,是一切度母的本原。相傳綠度母是由觀音的眼淚所化現,是慈悲與絕美的象征。
措欽大殿內的壁畫
緊挨著綠度母的另一面墻上,所畫也是我不認識的。請教過寺里的師傅,藏語發音大概是“拉莫喏君瑪”,在大門口值班的加布師傅稱其為“披著樹葉的女神”。根據樹葉這一線索,在請教娘吉家老師之后,我才知道此尊是葉衣佛母。其所居為深山大林,護持密林山間的佛法修行者,以樹葉及孔雀尾翎為裙,故而得名。
來到通瓦屯旦殿,記起《紅樓夢》第五回有一句話,“看破的,遁入空門,我聽見,并不驚異?!钡铋T左側壁畫,所展現的是釋迦牟尼從天界到人間的場景,這也是勉唐畫派著名畫師曲英嘉措的親筆。曲英嘉措受業于四世班禪,是四世班禪的宮廷畫師。四世班禪擴建扎什倫布寺時,任命他負責設計制作壁畫與塑像,該殿內的壁畫值得一看再看,百看不厭。
綠度母壁畫
藏歷9月22日,釋迦牟尼從兜率天返回人間的紀念日,也稱降神節。畫中,釋迦牟尼正從梯子上往下走,其左右簇擁著身披彩衣的侍者,他們也正從梯子上下來。由圖可見,釋迦牟尼造型既符合度量經規范,而且衣服的紋飾線條偏寫實,線條穿插疊壓均符合形態特征。由此可見曲英嘉措極強的造型能力和高超的寫實技藝。梯子四周飄著色彩艷麗的祥云,寶石藍、明黃、翠綠以及粉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粉色云朵,我在別的寺廟從未見過這個顏色的云。梯子末端的大地上,簇擁著佛弟子,他們的衣著、發飾、臉部輪廓、手中所捧鮮花,以及地面建筑風格都帶有明顯的漢化特色,這也是早在明朝時期,藏漢文化交融的一個重要憑證。
通瓦屯旦殿壁畫局部
墻的另一面,所畫也是釋迦牟尼像,出于同一大師手筆,其繪畫風格很是統一??傮w來看,色彩明快,底色厚重,人物造型修長靈動,具體可感。同行的小伙伴,在這幅壁畫前逗留時間最久。話題最熱的是羅漢尊者旁邊的幾只小猴子。小猴子通體白色,毛發飄逸,根根可見。畫師筆尖一動,就將猴子的好動、機敏、調皮和善于模仿等特性表現的活靈活現。
通瓦屯旦殿壁畫局部
門右側壁畫前,有僧人正打坐誦經,聲畫結合的美妙,很好的詮釋何為遁入空門,何為佛法無邊。見我盯著大象發呆,師傅停止誦經,用藏語重復了幾個單詞,即“通巴倫敦馬”,我不解,一旁的索窮老師翻譯說是“大象前”的意思。大象前?對!索性我就稱這幅畫為大象前吧。時間仿佛在此刻定格成永恒,畫中主尊立在蓮花寶座上,表情靜穆,羅漢牽著釋迦牟尼的裙擺,似乎是在跟誰辯論。主尊左側的云彩,像裊裊升起的炊煙,在深藍色的空中旋轉騰飛,這無疑是畫師發揮了他超凡藝術想象力的結果。佛祖腳下,有五只顏色各異的獅子和兩頭大象。
通瓦屯旦殿壁畫
“這壁畫有300多年歷史了,有了新技術后,才被洗出來的,之前都看不到?!逼竭_師傅用不太流利的漢語告訴我。來到四世班禪靈塔殿,門口墻壁兩側的四大天王壁畫極為引人注目。
四世班禪靈塔殿門口的四大天王壁畫
這幅四大天王佛像,體態可掬,給人以親切感的同時,也給人安全感。面向靈塔殿而立,門左邊第一尊是守護西方的廣目天王,廣目天王是大鵬鳥的化身,具有“看毒”之法力。門左邊第二尊是守護南方的增長天王,增長天王具有“觸毒”的法力,護佑的南方也是閻王所居之地。
四世班禪靈塔殿門口的四大天王壁畫
門右邊第一尊,是護佑東方的持國天王,其有“聽毒”之法力,當聲音傳到他的耳中,聲源會受到傷害,為避免眾生受到傷害,他的耳朵會用頭盔遮的嚴嚴實實。門右邊第二尊是守護北方的多聞天王,多聞天王又名毗沙門天王,是四大天王文中最受歡迎的一位。
四大天王組合起來,便成了“風調雨順”。有四大天王在,一切都妙不可言。若你有空在扎什倫布寺各大殿門口坐坐,就多了解一下四大天王手中的法器特點吧。其概括來講就一句話,即蛇無信、劍無鞘、琴無弦、傘無骨。
在十世班禪靈塔殿,若想不被千臂觀音吸引駐足,是一件很難的事。千臂觀音,又稱千手觀音,也稱千手千眼觀音。唐代以后,千手觀音像在中國許多寺院,作為主像被供奉,這也是其被人熟知的主要原因。據佛教典籍記載,千臂觀音菩薩的千手表示遍護眾生,千眼則表示遍觀世間。
大白傘蓋佛母
千手千眼觀音的形象,常以四十二手象征千手,每一手中各有一眼。由壁畫可見,觀世音菩薩共十一面,前方三面呈面善慈悲像,代表寶部;右方三面寂靜安詳,代表蓮花寶座;而左方三面呈嗔怒相,代表金剛部。頂部一面為阿彌陀佛,呈寂靜相,代表的是佛部。十一個顏面象征菩薩修完“十地”,最后功行圓滿,到達第十一地,即佛地。此尊,其胸前有八臂,當中雙手合十,身后是千手千眼,呈扇形排列,身披瓔珞,立在蓮花臺上。整幅壁畫,線條流暢自然,用色質樸淡雅,造型生動準確,比例和諧,構圖極為精妙。
千臂觀音壁畫
與千臂觀音遙遙相對的另一面墻上,所繪是大白傘蓋佛母,其特征物為一把大白傘,這把寶傘是一種降魔的利器,也是藏族人們極為珍愛的吉祥八寶之一,它起源于印度傳統象征物。寶傘象征性地遮蔽了炎熱之苦、疾病、障礙及邪惡力量 。更深層次上講,它代表了忠誠和保護。大白傘蓋佛母是諸佛事業的化身佛,化相很多,形象分寂靜和憤怒兩種。寂靜形是一面二臂三目,金剛跏趺而坐,右手持白雍仲(萬字佛號),左手結施無畏印,身色潔白無暇,全身嚴飾各式瓔珞。此尊,是憤怒像的千面千手的大白傘蓋佛母。千面千手的大白傘蓋佛母,是所有大白傘蓋的首領,也是一尊女佛,身色潔白如玉。
十世班禪靈塔殿內的壁畫局部
在十世班禪靈塔殿,看了兩千只手臂,被兩千只手臂擁抱,突然安全感爆棚。扎什倫布寺實在是太豐富了,造像、法器、壁畫、唐卡和建筑本身,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凡是進來,一旦看進去,就不想離開。
提起扎什倫布唐卡壁畫,就一定會提起勉唐派,勉唐派究竟是有怎樣的風格特色,是很多藏地藝術專家和學者不斷考證和分析的,但對于普通觀看者來說,與追問勉唐派區別與其他畫派的特點,不如直接欣賞作品,或者把勉唐派作品和噶瑪噶赤等畫派作品一起看,這是能區分它們不同之處的最佳方式。
—
? 本文摘選自2020年10月增刊《五蘊扎寺》 ?
? 照片:曾濤、徐志文,請勿轉載 ?
收藏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