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驢打滾
口味:軟糯可口 香甜美味
主要食材:大黃米面,黃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等等
流行地區:天津、北京、東北等地區
別名:豆面糕
把驢打滾做出味的城市,舌尖上的承德,歷代帝王的避暑山莊
美食家文/阿宏
把驢打滾做出味的城市,舌尖上的承德,歷代帝王的避暑山莊。到了承德必須吃幾個驢打滾,再來一碗煎碗坨這才算開啟承德口味。清朝康熙、乾隆等皇帝開始,到承德避暑山莊度過一年最為炎熱的時期,同時也帶動了承德的美食發展。

承德人總是掛在嘴邊的還數驢打滾,聽這名字就很有動感。民間相傳這菜來自清朝宮廷,據說是御膳房一個小太監的上菜時,不小心把年糕打翻在豆面里面,由于趕時間沒有重做,倒是弄巧成拙,皇帝出奇的喜歡這一口,名字也是小太監胡謅的,不過這道美味卻實實在流傳至今已有200多年底蘊。驢打滾出自皇宮,在北京、河北、天津等地都能見到其蹤跡,不過在承德比較火熱。

以前的驢打滾是用黍米夾餡,外面裹著黃豆面,現在的驢打滾花樣極多,餡料變化多樣,大有吃頭。有豆沙餡、有紫薯餡、還有南瓜餡等等。把糯米粉和成面團蒸熟,然后在黃豆面中搟薄,上面便可以加入一層餡料,最后用手卷起來便可。做法極為簡單,不用掌握火候,但是最后需要刀工精湛,不然會切得很難看。切好的驢打滾入口軟糯,豆香四溢,是老少皆宜的承德美味。

如果說驢打滾各地還有不同意見的話,煎碗坨那就是承德土生土長的美味。承德地區盛產蕎麥有關,帶動了以蕎麥面做成的煎碗坨。在承德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拿著小叉子悠閑地食用煎碗坨的食客。同樣有著200多年歷史的蕎麥碗坨,需要和面、煮熬、成型三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用到的食材有蕎面、綠豆粉、五香粉、花椒面等。把蕎麥面條加熱至糊狀,冷卻后變成。這個做法有點像北方白面涼粉的做法,只是蕎面需要別的面混合,否則口感欠缺。吃的時候需要配上各種料汁,澆在碗坨上面便可,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碗凸”,吃起來外焦里嫩,配上各家獨有的蒜汁,一道完美的煎碗坨才算完成。

在北方也能吃到水靈的嫩豆腐,都山水豆腐就是承德的特色美味? ??來自承德寬城滿族自治縣亮甲臺鄉都山腳下,因地得名,突出一個嫩字,潔白透亮的嫩豆腐,盛于船形器皿中,很有儀式感。同樣潔白如玉的“一百家子撥御面”卻帶著歷史的厚重,相傳是乾隆木蘭狩獵時,吃了當地撥面心情大好,隨口給次面御封名,號并稱贊“潔白如玉,賽雪欺霜”。

撥御面制作過程和其他面食不一樣,從和面講起,先用開水將四分之一的面燙好,然后手在冷水里冰一下,乘熱將面揉成團,餳面后再撥板上搟成薄餅,最后用撥刀撥成三棱型的面條。面要撥的均勻,這需要撥面師傅精湛的手藝。

叫花雞到了承德便會華麗變身,改名叫御土荷葉雞。只因叫花雞到了承德變得土里土氣。承德特有的離宮黃土,加上熱河泉水,在配上湖內的荷葉就改名叫“御土荷葉雞”。這種華麗變聲是美食入鄉隨俗的必要過程,也是一只雞沾染本地清香的必經之路,荷葉的清香裹挾著當地的泥土氣息,足以讓人回味綿長。

從宮廷中衍生而來的滿族八大碗,便是承德席面上的佳肴,也是家宴的拿手菜。故事還要從乾隆皇帝說起,不得不說乾隆帝造就了眾多美食,鼎盛的大清家業,有了滿漢全席的發展之地。滿族的“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是滿漢全席的精要,這里的滿族八大碗占據滿漢全席的下八珍,那名頭不是一般的大。而在民間八大碗,并沒有特別的菜譜定數,其中主要的幾樣齊全,不夠用其它菜可以湊數,也算成全百姓家中的盛宴。

承德,一個歷代帝王養心的地方,這也給承德美食增添了不少魅力和色彩。對于眾多人來講,知道的承德避暑山莊不足為奇,但是對于一個骨灰級吃貨來講,避暑是次要的,承德的美食更是愛上這片土地的動力。
承德,幾個驢打滾,一碗撥御面,還有霸氣的滿族八大碗,你喜歡承德美味嗎?歡迎留言,阿宏一起和你關注承德美食。
北京驢打滾一場帶你領略老北京文化的美食之旅
北京驢打滾是一道聞名遐邇的老北京傳統小吃,也是一道代表著北京文化的美食。它的 *** 工藝獨特,口感鮮美,深受廣大食客的喜愛。如果你想要一次領略老北京文化的美食之旅,那么,不妨來一次北京驢打滾的品嘗之旅。
什么是北京驢打滾?
北京驢打滾,是一種以面粉為主料 *** 而成的傳統小吃。它的名字來源于 *** 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即將面團揉成條狀后,用力摔打在案板上,使其變得薄而有韌性,像驢子在地上打滾般,因此得名。
北京驢打滾的 *** 工藝
北京驢打滾的 *** 工藝十分獨特。首先,將面粉、豬肉末、豆腐干、蔥花、姜末等原料混合攪拌均勻,制成面團。然后將面團揉成長條狀,用力摔打在案板上,使其變得薄而有韌性。接著,將攪拌好的餡料均勻地鋪在面皮上,卷成長條狀,切成小段,放在油鍋中炸金黃色即可。
北京驢打滾的口感特點
北京驢打滾的口感特點是外酥里嫩,鮮香可口。面皮酥脆,內里柔軟,餡料鮮美可口,吃起來十分爽口。作為一道傳統小吃,北京驢打滾獨具特色,值得一試。
北京驢打滾的文化內涵
北京驢打滾不僅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種文化的體現。它代表著老北京的傳統文化和飲食文化。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品嘗一道傳統美食,不僅可以滿足味蕾,更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歷史的厚重。
北京驢打滾是一道具有濃郁北京特色的傳統小吃,它代表著老北京的傳統文化和飲食文化。如果你想要一次領略老北京文化的美食之旅,那么,不妨來一次北京驢打滾的品嘗之旅。
元謀金沙江邊的這個地方在朋友圈火了,驢友喊話“必須打卡”!
碧水、藍天、白沙、綠蔭……這個有著絕色美景的地方不是別處,正是在楚雄元謀縣金沙江畔的龍街渡口,引得不少網友喊話“必須打卡”。
最近,昆明一群驢友在朋友圈、抖音曬出了外出露營的美照和視頻,龍街渡口附近一處美景吸引不少人點贊。白色的木棉花漫天飛舞,靜謐的沙灘上孩童嬉戲打鬧,樹蔭下品茶乘涼發呆,夜晚把酒言歡笑看璀璨星辰……如此極致的享受讓驢友們大呼過癮。
龍街渡口位于元謀縣江邊鄉龍街村,金沙江中段,上至四川省攀枝花市,下至祿勸縣皎平渡,海拔850米,距縣城32公里,優越的地理和自然條件,使它成為古代南絲綢之路“靈關道”上的七大渡口之一。貫穿元謀的龍川江,將龍街、臘甸、江頭一帶淤積成一片肥沃的小三角洲,養育著上萬生靈。
龍街渡口開渡始于宋元時期。據史料記載,古人入滇之路有北路、南路、中路三條,龍街渡就是連接自四川建昌(今西昌一帶)行都指揮使司屬之會川衛(今會理)至云南武定府的川滇北路上的重要渡口。千百年來,龍街渡是沿江百里川滇兩省商賈往來的重要渡口。每天有上百匹騾馬、成群結隊的商販從這里渡金沙江,往來于昆明和會理之間。當年紅軍曾經從這里橫渡金沙江,龍街渡口也因此榮列全國100個紅色經典景區景點之一。
這里雖算不上著名景區,但好在江邊有渡輪體驗、江魚美食,常年吸引著四川及云南周邊的自駕愛好者前來游玩。這里是典型的干熱河谷氣候,與非洲草原同屬一個氣候,非常適合春秋出游。
小貼士:
從龍街渡口過江后,行駛一公里后即到,露營地處于未開發狀態,所需物品需自帶,注意防曬和防蚊蟲。需付過江費,30元/車、3元/人。
文丨云南日報段曉瑞
圖丨段曉瑞
責編丨唐黛玲
審核丨馬虎